| 
 
 
 菩萨不觉余事,只觉自己。……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。   1-5 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  
	原文链接
 
	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8138&tim=1679251802I1362932
 
 
 
 
 
    相关开示:   wenda20171210B 20:52  
 
 如何理解“菩萨不觉余事,只觉自己,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   问:《白話 佛法》第一册第5章里说到:“菩萨不觉余事,只觉自己,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。”请师父慈悲开示,这个我看不明白。   答:“不觉余事”,不发觉、不去察觉其他的事情,就是说菩萨明心见性,他知道自己的心,自觉;“只觉自己”,就是菩萨不去在乎人间五欲六尘的烦恼;“觉自心”,觉自己的本心,不是只关心自己,是觉悟自心。明白了吗?(明白)
    
   wenda20150816B 44:28  
 
 修心就是修出佛性  不执著人间虚幻的东西   问:请师父慈悲开示,是否从修心的另一个角度讲,“菩萨不觉余事,只觉自己”,“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,与“不见他过,但见己过”是同一个意思吗,师父?   答:嗯,差不多(如果说从这样理解,那一切都是这颗心,其他的一切境界是一切幻化为业力所现,是吗?)对(好的。如果说只有心的感知才是真的,戒定修心,修出圆融智慧、修出佛性,恢复我们的原生态,同修这样理解可以吗?)可以。因为当人间看到的一切,其实万物唯心造,就是你的心在起变化。所以,修心修心就是把你这颗心修成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,那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、空幻的东西,所以你所看见的东西叫你不要执著,这就是道理。明白了吗?(明白) 
 
   
 
 
 wenda20140720A 32:40    关于《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》的理解   问:近期我在看第五课《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》,这里面有讲到“方便即是究竟”,里面有句话说:这个简单方便变通的方法,是方便的法,就是最究竟的法。那么师父说的这个方法是不是“菩萨无心与众生心为心,菩萨不觉余事,只觉自己,因为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。其实就是不断用原灵感觉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,这样就是在行使一个心性修持大道生,以入心入无为法的一种修法,这个是不是就属于“见道”啦?   答:对啊!实际上你要做到不容易,你现在理解可以,你理解到了,你只不过是理论上叫道理道理,你在这个大道上理论是有了,但是你真正在修学当中、要用到实践当中还不容易(明白,太难了)太难了,因为你要记住“以无心来拥有众生之心那就是菩萨之心”,你自己没有什么心的,你空了,就像个房间一样,你空了人家到你家里才能来住,否则的话众生的心怎么进得了你的心?因为你有私心、你有杂心、有瞋恨心、有贪心,人家好好的心到你家都到不了啊!(就是说要有一颗精进的心,心里时刻装着众生没有自己)对了!你要知道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”,你如果能够让人家开悟的话,你就是成全一个菩萨(感恩师父!一定向这个目标努力,多多度人,走出去度人)对。   
   其实我们生命真正的觉醒就是同体大悲,知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是一体的, 所以慈悲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,可怜别人,就是有智慧的一种表现,能够慈悲别人,就是解脱自在生命的一种表现,这样的话,你可以在心中建立起你的内心的净土。   白話 广播180324   
   “众生之念以为心”,…“尽法界之境以为量”。   菩萨无心…无境界。…菩萨的境界就是众生的境界。   不谋而应   4-24 佛性本体,心地圆融    
 
 
 “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”。 如果你这个人心中有佛,你的心中就有众生,因为佛就是爱护众生、帮助众生的。众生、佛和下面,天地人都是一样的,菩萨和众生没有差别,……   11-14 普贤行愿大智慧 
 
  |